返回首页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有哪些

来源:www.513hx.cn  时间:2023-09-20 20:26   点击:20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有哪些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遵守前述原则,并结合部门、单位的组织管理体系等具体情况予以设置。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采取分级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方式。

(一)分级管理方式

所谓分级管理方式,是指按照部门、单位的组织级次设置审计机构,一级组织相应设置一级审计机构;部门、单位本级的审计机构对下属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统一指导,下属审计机构独立行使职权。分级管理的方式可使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各自单位的环境和情况,使审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但也会使内部审计机构过于庞大,内部审计人员会受到所在单位负责人的一定约束,独立性程度相对较差。

(二)集中管理方式

所谓集中管理方式,是指只在本部门、本单位最高层次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下属基层不专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由专门派出的审计人员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在这种设置方式下,派出人员对下属单位具有较高的权威,其独立性程度也较高。但要求加强审计的计划性,在了解下属单位的实际情况之后,再开展工作。

实际上,分级管理与集中管理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可根据企业的特点灵活选择。如一些特大型的企业,或是下属单位众多的部门,就宜采用分级管理的形式;如有必要,也可在部门内对一些较小的下属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对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事业单位,可根据需要,或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者不设内部审计机构而配备专职人员;对一些专题审计项目,还可聘请临时性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要遵循哪些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

尽管内部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符合审计独立性的要求。无论是部门中的还是企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机构,都必须保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既不能把内部审计机构附设在财务部门中,也不能附设在其他职能部门中,否则,就丧失了它的独立性,就难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前提要求。

(二)专职高效原则

所谓专职,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该是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它完全置身于其他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所谓高效,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该精干,因事纳人。专职高效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

(三)权威性原则

只有具有一定的权威,才能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署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是国家授予的权力,部门、单位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就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并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利于工作的进行。内部审计机构自身也要通过审计成果的科学性来增强其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原则

尽管内部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符合审计独立性的要求。无论是部门中的还是企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机构,都必须保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既不能把内部审计机构附设在财务部门中,也不能附设在其他职能部门中,否则,就丧失了它的独立性,就难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前提要求。?

四、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一共有五种设置模式。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分别是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设在监事会、隶属于总经理、隶属于财会部门这五种设置模式,其五种设置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如下:

①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该机构是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中最高层次、地位和独立性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其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

②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设在董事会。设在董事会是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中很高层次、地位和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地位仅次于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足之处表现在董事会是集体讨论制,凡事都通过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正常的审计工作就很难进行。

③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设在监事会。设在监事会是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中较高层次、地位和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下,利弊表现在实际中往往会将二者的工作混为一谈或顾此失彼从而削弱彼此应有的作用。

④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隶属于总经理。隶属于总经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中层次、地位和独立稍差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隶属于总经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表现利弊主要是,其有利于对企业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审计,但不利于对企业高层次决策及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审计范围相对窄小,审计工作受到一定限制。

⑤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隶属于财会部门。隶属于财会部门是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中较差或者较低层次、地位和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隶属于财会部门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只能开展部分日常性的审计工作,不能直接为经营决策者服务,不能很好地实现审计的根本目的,这是隶属于财会部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利弊。

五、1.内部审计设置的原则? 2.阐述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内部审计设置的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 尽管内部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符合审计独立性的要求。无论是部门中的还是企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机构,都必须保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既不能把内部审计机构附设在财务部门中,也不能附设在其他职能部门中,否则,就丧失了它的独立性,就难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前提要求。 (二)专职高效原则 所谓专职,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该是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它完全置身于其他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所谓高效,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该精干,因事纳人。专职高效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 (三)权威性原则 只有具有一定的权威,才能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署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是国家授予的权力,部门、单位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就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并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利于工作的进行。内部审计机构自身也要通过审计成果的科学性来增强其权威性。

2.阐述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2.1 调查了解

制度基础审计一般是以被审计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为前提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了解之后,方可做出是否进行较深入的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询问和检测三种方法。在调查完成以后,以文字表述为主,辅以内控制度调查表和内控作业流程图,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描述。

2.2 初步评价

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初步评价,首先要对适用于该单位的内控制度的规范模型进行设定,设定的依据是内控的各项原则、该单位的经济业务结构及行业和单位的具体特征。然后将调查了解所得的实际内控情况与规范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现状与模型之间在控制范围、控制路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对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合规性做出初步的综合评判。初步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现状有无必要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符合性测试。

2.3 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初步调查了解中已确定其存在且认为有必要进行测试的那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所进行的实效程度的一种检测。在测试中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逐一加以检验,然后做出符合、不符合以及符合程度好、较好、一般、较差等的评价。

符合性测试的路径一般有两种选择:横向型测试,即对业务流转范围较大,且各业务间关联性较强的单位,可按业务流转路径来检测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的符合情况,这种方法对一般的工商企业单位较为适用;而对于业务点比较分散,工作职能与社会公众联系很紧密,更强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制度及人员的岗位责任的单位,如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可采用纵向型的测试,即可以职能部门为单元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2.4 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按照内控制度符合程度的强弱,抽取不同的样本量,然后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测定总体的差错率和抽样结果的可信任程度及评估对其实施审计所存在的风险程度。就测试对象而言,实质性测试范围应在符合性测试范围之内,测试路径与前期符合性测试所采用的路径相同。实质性测试的重点是内控制度中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内控制度符合性较弱的一般控制点。

2.5 评价总结

在完成了以上测试步骤以后,根据测试记录底稿和计算分析底稿,可得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性评价意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