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校本课程的校本课程出版

来源:www.513hx.cn  时间:2023-03-13 18:28   点击:2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校本课程的校本课程出版

在新课改要求下,全国几乎85%以上学校都开设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主要采取内部印刷物的形式走上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基础教育课程高度统一的现状,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是许多学校中“为校本而校本”、“为课程而课程”的现象,胡乱找人编了,印了,也在利用一些课时在学校里实施着这样的课程,却远远没有真正的展现出“校本”的味道。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的,是以教师自主为操作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校本课程并非一般的兴趣课、活动课、点缀课等,而是实实在在立足学校的、学生的、教师的课程。 正因如此,专业编辑审核的校本出版物,在后期中小学教育系统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提高了校本教材质量,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作为教学成果展示、赠送、收藏、职称评定等。广大辛苦耕耘的作者更愿意看到自己的思想成果以书的形式正式出版。 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产物,更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课程。走过重重困境,必定是豁然开朗。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规划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自觉行动,而今,我们已经为课程创生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因学校、因教师、因学生的课程创生将是艰难的,但又是充满挑战的,富有激情的。创生将为我们的教育出版生涯再添光彩!

谁能谈谈目前高校教材出版业的情况?

《社会科学报》编者按:

1600部文学史教材引起了广泛忧思,其背后反映的是教材编写中的学术生态失衡,教材出版中的利益驱使,教材使用中的“保护主义”等等一列列问题。

高校教材出版缘何一路绿灯?

曾 军

1600部文学史教材所引发的问题最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讨论仍在继续。我们关心的是,在当今学术著作出版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为何教材的出版却能大行其道?在教育部为中小学教材严格审计大量减负的背景下,为何高校教材发行却能一枝独秀?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专门从事教材出版的编辑,请他们道一道其中的缘委。

1600部:多乎哉?不多也

说起1600部文学史教材为何有如此之大的数量,某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就以文学史教材为例,现行的教材体系非常复杂,各高校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类型的教材。从纵向上看就有“本科”、“专科”、“专升本”、“自考”四个层次,从横向上看,又有教育部统编推荐、名牌院校独立自编、一般院校联合编写、地区统编教材、权威专家个人专著五个层次,再加上一版、修订、重印的时间差,这么算下来,这一二十年出版1600部文学史其实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还不算,许多院系还有不少私自印刷的“非正规出版物”,有的是作研究生的参考教材用,有的是作为成人教育的教材,这些数量就更没办法统计了。

有销路就是硬道理

面对教材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版社的编辑坦言,出版社其实是把不了这个关的。十几年前,出版社在教材审定上还是比较严格的,现在就宽松多了。原因很简单,教材出版是出版社获取稳定高额利润的最好渠道之一。

某国家级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对记者说,对于出版社而言,判断能否出书的惟一标准就是有没有销路,如果能够一年保证两三千册的印数,就一切OK了。这就是为什么教材比专著在出版方面有优势的重要原因。现在高校扩招了,一般一个院系一年都可保证有三五百甚至一两千的学生,这对出版社来说,是个相当稳定的发行渠道。再加上不少教材项目都有院系或者学校的科研基金资助,出版社一点风险都没有,何乐而不为?

某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更明白地做了一个比较,以前各教育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利润蛋糕中的大头是中小学教材教辅。现在这些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材进行了严格的监控,比如说严格教材资格审查、严格控制中小学私自征订教辅书籍、严格限制中小学教材的价格等。这使得出版社再想吃中小学教材教辅的饭,就不那么容易了。而高校教材这一块基本上没人管。不少高校教材都属各高校自主开发,在教材使用上属于封闭性使用,发行范围只限定在为数不多的一所或几所高校里,甚至不少教材就是“校本教材”、“系本教材”。高校教材定价比中小学教材定价要宽松得多,有的出版社和教材编写者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和稿费,往往把教材的定价往高处定,甚至超出普通书籍的1/3。

这样挣工分,挺容易

高校教材泛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在作怪。某高校出版社的编辑对记者说,现在高校教师都成了“记工分”的学术打工者,为了每年能够科研过关,自然会不择手段。在期刊上发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个学科就那么几十种刊物,而且学校还限定必须在所谓核心刊物上发文章,那就更难了;写学术专著也是一条途径,但成本太高风险也最大,如果自己没有科研项目的资助,个人学术专著想在出版社获得出版是相当困难的事;而编教材就容易多了,一本教材少则十来个人,多则三五十人一起编,每人写一两章,一般就两三万字。对于长年站在讲台上的教师而言,正是得心应手的事。更重要的是,编教材对学术原创的要求相当地低,稍微负责一点的老师还认认真真地自己写,马虎一点就干脆东拼西凑对付了事。前年就曾传出某重点高校的知名学者在编教材时直接将他在八十年代使用的文稿挪到新编教材中去了,这样的重复抄袭,对学术当然一无用处,但能算他的又一项“成果”呀

shi 人体常识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