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脑中风有什么前兆?

来源:www.513hx.cn  时间:2023-02-21 23:31   点击:29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脑中风有什么前兆?

脑中风是一类对人体危害极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脑中风发生之前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如下前兆症状:

1、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2、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3、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4、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5、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6、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7、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8、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当患者感觉有以上症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时,一定要抓紧时间前往医院找专科大夫给予尽早干预,避免脑中风的发生。目前在临床治疗脑中风的方法中,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干细胞疗法,干细胞可从病灶根源进行治疗,疗效颇为显著,疗程短,见效快,治疗途径安全可靠,是脑中风患者治疗疾病的最佳选择。

二、轻微中风的症状

轻微中风的症状,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二、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未遇路障意识也清楚,但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在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由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

三、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四、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泣,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

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是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三、脑中风的前兆

 

呛咳:据临床观察,少数中风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喝水或进食时偶尔呛咳,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吞咽神经核受损,导致咽部感觉丧失,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所致。研究表明,这种麻痹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及早给予脑血管扩张药及溶栓药,不仅有利于治疗吞咽麻痹,还可能预防中风猝发。

手指麻木:出现原因不明的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手中拿的物品有时忽然落地;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涨等症状,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

吐字不清:突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但“心里明白”(意识清楚),而且很快恢复正常,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头痛眩晕:时常自觉头痛头晕,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有时甚至突然晕倒,但迅速清醒,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及早去医院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视力模糊:单眼短暂性视力模糊或突然失明,几分钟后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由于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前兆。

哈欠不断: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况下打哈欠是正常的。如果在没有以上原因存在的情况下,哈欠连天,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日趋严重,血管内径越来越小,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据临床报告,中风病人有80%在发病前5~10天哈欠不断。

原因不明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常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困倦嗜睡现象,一定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据医学观察,大约有75.2%的人在中风前有嗜睡症状,这是出现最早的中风先兆,更有预防意义。

记忆减退:近期内出现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舌痛:许多老年人都把舌痛不当回事,常认为是“上火”所致。但临床观察表明,舌痛的病因,既可是局部因素引起,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甚至还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

鼻出血: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压即将并发中风的警报。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后1~6个月内,约为50%的人发生脑溢血。因此不能对鼻出血麻痹大意。

四、脑中风有哪些症状表现?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

五、昏厥、间断性头晕、癫痫发作痛相关常识是什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内科)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主要为颈内-中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两个脑供血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相应动脉分布脑组织暂时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脑局限性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症状,该病为常见病,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其表现为发病快、历时短、在24小时以内可以完全恢复,多次发作可发展为完全性卒中(大中风)即短暂脑缺血的反复发作常常是严重脑梗塞的警报,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大中风的重要手段。

症状表现:

1.发作呈突然起病,症状与体征根据影响的动脉系统而不同,可维持2、3分钟至30分钟甚至更长,但不超过24小时,发作频率不定,有几年内发作1-2次者,亦有一日数次发作者。

2.颈内动脉病变时,典型症状为同侧失明、对侧偏瘫与感觉异常,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颈动脉缺血时可表现失语伴对侧轻偏瘫,偏盲亦是常见症状。

3.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时,其表现为头晕、眼花、走路不稳、眩晕耳鸣,严重时意识模糊、双目失明或复视、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与感觉异常、倾倒发作、构音障碍等。

诊断依据:

1.突然的、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常有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刻板地(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时常可有变化)出现;

3.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体征;

4.起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有脑动脉粥样硬化体征;

5.无颅内压增高,并与癫痫、晕厥、内耳眩晕症等相鉴别。

治 疗:

治疗原则

1.对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

2.抗凝治疗。

3.血管扩张剂。

4.降血脂、降低血粘度;

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支架成形术。

6.对症治疗。

用药原则

1.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要及时予以治疗;

2.近期发生且发作频繁者可立即使用肝素静脉滴注;新近报道应用低分子肝素疗效好、副作用小(尤其是肝素引起出血的副作用)。

3.发作次数较少者可口服新双香豆素一类抗凝剂。

4.对偶发者,在使用抗凝剂前,可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苯磺唑酮等药物。力抗栓(Ticlid)活血素口服液是更为有效的新特药物。

5.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血管扩张剂及中药根据具体病人慎用。

预防常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出现说明颅内某小动脉管微栓塞、血流量降低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而出现临床上的肢体麻木无力、头晕等症状,后因脑血管自身的调节等原因短时间脑缺血改善,症状消失。医学研究认为这种脑内小动脉的狭窄是由于从硬化的动脉内膜或心脏内膜上脱落的破碎小块物或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随血流到脑内小动脉或脑动脉本身硬化后所引起。如果上述原因不解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就会再发甚至完全堵塞该动脉而引起大中风。因此其治疗不仅是治疗本病,而且对于预防大中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活血素口服液对改善微循环效果好,阿司匹林和力抗栓被认为是目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对该病的治疗有效;潘生丁可与阿司匹林合用;抗凝剂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但有引起严重出血的危险,需要医生的随访和实验室的监测;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患有高血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用降压药时,切不可使用强力降压药使血压急剧降低,而应使血压缓慢降低并维持在21.3KPa(150-160mmHg)左右,血压过低会引起大中风。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施行血管手术治疗在国外已十分普遍,主要包括: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气囊血管成形术、颅外颈内动脉搭桥术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