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语言艺术有什么特点

来源:www.513hx.cn  时间:2023-02-17 12:53   点击:245  编辑:admin   手机版

语言艺术的特点有:

1、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广阔性。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

3、结构性与语言美。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

扩展资料 

语言艺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括戏剧小品、播音主持、演讲、辩论等艺术形式。它的表达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语言速度、单人、多人、混声等多种形式。一般说来,语言艺术和文学、戏剧等有所不同。

语言本身是艺术,不只是工具。写小说用的语言,文学的语言,不是口头语言,而是书面语言。是视觉的语言,不是听觉的语言。任何词语或句子的意义都被限定在具体的语境之中,脱离了具体的语境也就无法准确理解词句所表达的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的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与语言文字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语言具有符号性、概括性、心灵性和表达的灵活性等多方面特点。语言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多种特性。

1、 形象感知的间接性

所谓形象感知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换言之,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义。(文学语言→读者想象→文学形象)

歌德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

2)文学形象间接性的原因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与语言文字的抽象性、符号性密切相关。文学作品是用“文字”,即“语言的替代性符号”来描绘形象的。语言符号虽然也有声音或书面的载体,能为人们的知觉所把握,但不能直接再现事物本身的形象,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或听觉。读者必须懂得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外语文学),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语义的理解,根据语言符号的提示与刺激,产生想象和联想,唤起以往类似的经验和体验,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以此言之,读者至少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懂得并熟练掌握、理解该作品所用的语言;(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3)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经验和感受。因此,文学形象缺乏直观性,是非物质的,是一种必须诉诸想象才能被感知和领悟的间接性形象。

萨特说:“小说给人的不是物,而是物的符号。光凭这些符号,即指示虚空的文字,怎么能建立一个站得住脚的世界呢?”(《论文学》18页)……召唤读者自由想象。

3)文学感知的短处和长处

短处:阅读的语言障碍和形象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尤其是外来文学);缺乏形象的鲜明性,没有感官刺激,弱化了文学的美感效果(尤其和造型艺术相比)

长处:语言文字语义内涵具有丰富性,文学形象具有不稳定性,这些为读者提供了欣赏的再创造的广阔的心理空间,提供了审美想象的天地。(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以后,可以看出这一点。)

以辩证的眼光来看,短处和长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从一个角度看是

不足,从另一个角度看,说不定就是优长。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人为符号,一方面它具有抽象符号性,但另一方面,作为人的创造物,它又带有某一语种的文化传统: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因此,在语言文字抽象的符号形式中又包蕴着丰富的语义内涵,这就使我们欣赏者能从更多的侧面来揭示形象的丰富内容,从而为欣赏者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同时,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未定型性,也允许读者根据作品的描绘来感受形象,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形象作自由、合理的想象,这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作品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起读者再创造的积极性,融入了读者自己的个性色彩,使之获得一种更高的审美愉悦。

2、 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这是作品客观内容的特点,是就创作而言的)

所谓反映现实的广阔性和动态性,是指语言具有表现的灵活性的特点,它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因此文学作品具有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参看莱辛《拉奥孔》)

广阔性是从空间角度讲的;动态性是从时间角度讲的。

2)广阔性和动态性的表现:

其一,故事情节在长时段中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受时间限制)

同造型艺术相比,语言艺术受时间的限制较小。它能够自由地表现一切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态的事物,无论是人物情感的流动变化历程,还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如果有需要,都能在语言艺术作品中(抒情作品或叙事作品)得到具体、生动、细致的表现。如《水浒传》。

其二,活动空间的自由转换和多样变化(不受空间限制)

文学在描写空间事物方面,能迅速地转换视角和空间,可以灵活多变地描写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不同空间。如王维《终南山》视点的变化:远眺、近察、正视、回望、仰视、俯瞰。诗中的空间也在不断变化:山上、山下、山中、山外。

其三,空间景物的自由组合和情感的起伏变化。(全方位展示)

如《长恨歌》。

说文学反映生活具有广阔性和动态性,是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的。实际上,时空是无限的,而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家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文学艺术并不能完全突破时空界限。

3)语言艺术反映现实广阔性的原因:

语词具有自由而多方面的表现力。

高尔基:语言的表现力。“不是蜜,可抓一切东西”。

俄罗斯谜语:“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事物是没有名字、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3、 表现情思的深邃性(这是作品主观内容的特点)

所谓表现情思的深邃性,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

切的关系;因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表现作家的情感评价和人生思考,从而获得超越其他艺术的心灵深度和哲理深度。

朗吉弩斯:“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表达思想的语言,总是密切相关的。”

黑格尔:“诗艺术是心灵的普遍艺术”,“最富于心灵性的表现。”(《美学》卷一112页)

2)文学作品表现心灵世界和哲理情思的方式:

其一,叙事作品

a.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的独白。

b.叙事人直接的评述、议论、抒情。

其二,抒情作品

a.诗篇中的哲理性诗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哲理诗――文学艺术中的独特门类。如:

泾 溪 吴兴杂诗

杜荀鹤 阮元

泾溪石险人竞慎, 交流四水抱城斜,

终岁不闻倾覆人。 散作千溪遍万家。

却是平流无石处, 深处种菱浅种稻,

时时闻说有沉沦。 不深不浅种荷花。

3)表现情思深邃性的原因

文学的思想性根源于语言的思维性。

语言是人类因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创造的,用来反映客观现实,交流思想感情的符号系

统,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恩全集》3卷P525)。语言和思维之间具有同一性,即二者是形影不离、同步运动的。人的思维飞翔到哪里,语言也紧紧跟随到哪里。因此,用语言作为媒介手段的文学,它不但在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动态性方面,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比拟的自由,而且还能生动、明确地表现思想:它既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也可以表现人类深层的无意识流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用语言将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时,常常会出现“言不尽意””辞不达意”的现象。

语言艺术的特点:

一、形象的间接性。

(文学语言→读者想象→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因此一个优秀的文学欣赏者,会积极参与文学欣赏活动,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含义。歌德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比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一段人物形象的描写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所表现的客观直感的形象相比自然显得抽象模糊。但是在这种模糊性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文学形象,所以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并不代表它不具体,相反更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其形象更丰富饱满。

二、模糊性间接性:

1)形象模糊性: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等形象,只描绘出大体的样子,没有细致的描写,因此首先在人物形象上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2)从作家方面看,文学的模糊性随处可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从各种意象均可感受到愁之深切,并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与自由解读空间。又如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因此言不尽意便充分说明了这既是作家有意而为之,又是无奈之举。这文心雕龙中刘勰曾说:“文外重旨”,我们能看出文学的模糊性使文学在所有艺术门类中具有的优势,因此这更有助于读者发挥想象力,不同的读者层次,不同的人生感悟,使读者在不同的作家作品中的发现与感悟不同。

3)从读者角度来说,读者为了适应这种模糊性,为更好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想象力必须发挥作用。因此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与文学的模糊性间接性又互为因果,相得益彰。文学的模糊性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此外,也是由于语言艺术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暗示性的语言来激发读者的想象,有意识地给读者留下更多的艺术空间,催促欣赏者发挥想象力来加以填充,这些方法无非都是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局限性转化为优势和特长,从而使文学获得更加广阔的表现天地。刘勰还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每个人的人生乐趣,以及对人生的充分体验不尽相同,因此文学的模糊性导致了多样化的个性阅读。所有人读完作品以后感到有了自己对作品和人生看法的原因。王夫之的“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便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易于表现丰富的宇宙与人生。

语言与其他艺术所使用的材料(色彩、线条、音响)相比,最为自由和灵活,受限制最小,能够突破客观时空,实现时间空间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的描述物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直接展现人的内在思想,情感情绪和愿望。因此,文学文学易于表现丰富的宇宙人生,具有最大自由行和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